C
崔翔
L
刘建国
刘吉臻
X
徐进良
Y
杨奇逊

杨奇逊

性  别: 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擅长领域: 所属地域:

个人简介

1979年底的一天,在悉尼夏日的街头,人们发现当地几家大报的头版头条,竟然是有关来自遥远中国的五位学者的新闻。大幅的照片和报道,让远在地球南端的澳大利亚人感到陌生和新奇。

我校(当时的华北电力学院)的杨奇逊老师,正是这五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之一。

杨奇逊.jpg

感谢1978年的春天。

这个被称之为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是一个温暖了多少优秀人才的美丽的春天。这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后,中国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确定了从全国重点高校选拔出200位中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到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

这么多年过去了,杨奇逊清晰地记得全院大会传达了国家在重点高校中选拔优秀出国人才文件后,时任电力系总支书记的孟昭朋和系主任沈有昌两位,就在那个晚上敲响了杨奇逊的家门……

他们很认真地对杨奇逊说:“杨老师,我们讨论过了,就你合适。”于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这样顺利出国的杨奇逊,在通过英语考核不久后,就收到了准备出国的通知。

那段时间,杨奇逊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了解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莫里森教授,是世界著名计算机数字保护专家、先驱者之一,有很多专著论著,于是确定去那里进修学习。收到申请的莫里森教授有些意外,能有中国学者到他的学术团队来,他非常高兴。

1978年7月22日,当时的河北电力学院提交了杨奇逊出国审查表,报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走进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杨奇逊,坦言自己在国内时连微型计算机都没有碰过,这让莫里森教授瞬间流露出无法遮掩的大失所望的眼神。

可没几天,杨奇逊发现实验室使用系统中的一个软件总是在运行中出毛病,那就去查查是什么问题吧?短短几天时间,他把“毛病”找出来处理了。实验室的老师非常高兴,大大地夸奖了他:“杨!你真棒!”那位老师还到处去说这事。不久,杨奇逊有关《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的学术论文,在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学会上宣读,并在《英国电气工程学会学报》上发表,他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和专家们的关注,也引起了澳方的极大重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电力公司拨专款援助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并支持他攻读博士学位。杨奇逊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完成了专业研究,1982年被新南威尔士大学破格授予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