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崔翔
L
刘建国
刘吉臻
X
徐进良
Y
杨奇逊
  • 杨奇逊中国工...

    1979年底的一天,在悉尼夏日的街头,人们发现当地几家大报的头版头条,竟然是有关来自遥远中国的五位学者的新闻。大幅的照片和报道,让远在地球南端的澳大利亚人感到陌生和新奇。 我校(当时的华北电力学院)的杨奇逊老师,正是这五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之一。 感谢1978年的春天。 这个被称之为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是一个温暖了多少优秀人才的美丽的春天。这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后,中国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确定了从全国重点高校选拔出200位中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到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 这么多年过去了,杨奇逊清晰地记得全院大会传达了国家在重点高校中选拔优秀出国人才文件后,时任电力系总支书记的孟昭朋和系主任沈有昌两位,就在那个晚上敲响了杨奇逊的家门…… 他们很认真地对杨奇逊说:“杨老师,我们讨论过了,就你合适。”于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这样顺利出国的杨奇逊,在通过英语考核不久后,就收到了准备出国的通知。 那段时间,杨奇逊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了解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莫里森教授,是世界著名计算机数字保护专家、先驱者之一,有很多专著论著,于是确定去那里进修学习。收到申请的莫里森教授有些意外,能有中国学者到他的学术团队来,他非常高兴。 1978年7月22日,当时的河北电力学院提交了杨奇逊出国审查表,报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走进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杨奇逊,坦言自己在国内时连微型计算机都没有碰过,这让莫里森教授瞬间流露出无法遮掩的大失所望的眼神。 可没几天,杨奇逊发现实验室使用系统中的一个软件总是在运行中出毛病,那就去查查是什么问题吧?短短几天时间,他把“毛病”找出来处理了。实验室的老师非常高兴,大大地夸奖了他:“杨!你真棒!”那位老师还到处去说这事。不久,杨奇逊有关《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的学术论文,在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学会上宣读,并在《英国电气工程学会学报》上发表,他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和专家们的关注,也引起了澳方的极大重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电力公司拨专款援助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并支持他攻读博士学位。杨奇逊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完成了专业研究,1982年被新南威尔士大学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 刘吉臻中国工...

    提起刘吉臻老师,我们首先想到的他是我们敬爱的老校长。从1993年起担任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保定校区校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特别是在2001年1月到2016年11月担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期间,他主持制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总体规划,确立了学校“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提出了“大人才”发展战略,实现了学校进入“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划转教育部管理、校部变更北京的历史性跨越,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办学质量、办学条件、资产总值、社会影响等得到了大幅度的跨越式提升。教育部党组评价他“政治素质好,对党忠诚,熟悉高校工作规律,领导经验丰富,注意从全局思考问题,公道正派,团结同志,关爱师生,严于律己,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信任和尊敬,对学校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刘建国教授、...

    刘建国,博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北电力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氢能特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国家“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波动性电源制氢”项目负责人。筹建了国家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了首个国家级燃料电池测试资质认定(CMA)检测中心。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副理事长。作为执笔人或者项目承担者完成了包括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和云南省等多个省市以及青岛市和茂名市等多个市级氢能规划和战略研究报告。 长期从事氢能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主持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的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联合基金、江苏省杰青基金等国家地方和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引用超过6500次,H因子42。担任PNSMI(SCI期刊)和《电化学》杂志编委,出版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可再生能源导论》等教材和专著。
  • 崔翔教授、...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光纤传感技术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 金项目和 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等 3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 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
  • 徐进良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大型火力发电节能、超高参数CO2发电、低品位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及热利用、微纳米尺度流动与传热等研究。创新性成果包括压水堆事故喷放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声速模型、微纳米尺度边界条件绝对性及相对性、种子气泡传热原理与技术及低品位能捕获与传递中的流型协同理论与技术等。徐进良教授担任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副主任,担任国际The Open Thermodynamics Journal及Frontiers in Heat Pipes杂志的编委和Alternative Energy 杂志的副主编、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特邀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科技部评审专家,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获2012年ASME J. Heat Transfer最佳论文审阅人,2014年获国际Eni-Award奖提名。